流产后想要一个孩子

来源: Shutterstock

流产后想要一个孩子

上次更新时间: 2021年11月5日 | 4 分钟阅读时间

流产是一段痛苦而艰难的经历。当一对夫妇克服悲痛和失落再次尝试要孩子时,以下是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。

对于夫妇来说,流产是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时刻。如果您最近遭遇了流产,您可能会被各种情绪和问题淹没,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流产,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从悲伤和失落中恢复过来。虽然我们每个人对待失去亲人的方式都不尽相同,但本文将帮助解答流产后夫妇们提出的常见问题。

流产的原因是什么?

流产有很多可能的原因。

大多数流产发生在前三个月,这也是婴儿在子宫内发育最关键的时期。在头三个月流产中,最常见的原因是胎儿染色体异常。染色体是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,大多数染色体异常都是偶然发生的。

流产的其他可能原因包括:

  • 子宫或宫颈异常
  • 接触有毒物质或辐射
  • 感染
  • 服用某些影响正常怀孕的药物
  • 肾脏疾病、未控制的糖尿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母体疾病
  • 抽烟、喝酒或使用违禁药物

流产有不同的类型吗?

流产有不同的类型,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症状。

威胁性流产

在威胁性流产中,女士会出现腹痛和阴道出血等流产症状。然而,宫颈仍然是关闭的。一些女士可以继续健康怀孕,而另一些则可能发展为完全流产。

难免流产

在难免流产中,女士也会腹痛和出血,但宫颈口已经打开。胎儿最终会随着出血排出子宫。

完全流产

当所有怀孕组织都离开子宫时,流产就被认为是完全流产。

不完全流产

在不完全流产中,一些怀孕组织仍留在子宫内。这会导致持续出血和腹痛。有时需要进行扩张和刮宫术(D&C)来清除残留的怀孕组织。

漏诊流产

这种流产不太常见。女士不会出现任何症状,但胎儿会停止在子宫内生长。

我还能再次怀孕吗?

经历过流产的女士可以在身体康复和心理准备好后尝试再次怀孕。没有研究报告表明推迟受孕间隔会带来益处。

在再次尝试之前,最好在仍有出血时避免性交,以避免感染。等到正常的月经周期恢复后再尝试也会有帮助,这样可以更好地计算下次怀孕时婴儿的年龄。

夫妻双方在情感和心理上做好再次怀孕的准备也很重要。归根结底,何时再次尝试要婴儿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决定,应该仔细讨论。

如何为再次尝试要婴儿做好准备?

流产后的婴儿医生

流产后,妇女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感需求

恢复

尽量多休息,均衡饮食,以便身体恢复。恢复期的长短因怀孕时间的长短而异。您可能会在几天内出血,并在几周后出现点滴出血。您还可能会有几天轻微的腹部抽筋。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在最初几天监测体温,看是否会发热。

获得支持

允许自己体验和表达自己的情绪。流产会引起各种情绪,包括悲伤、愤怒、失望、内疚和悲痛。给自己一些时间来处理这些情绪。

夫妻通常会以不同的方式悲伤和处理这些困难的情绪。您可以向家人、朋友或其他有过流产经历的夫妇寻求帮助。参加流产夫妇互助小组也会对您有所帮助。其他夫妇也会发现,在这些困难时期相互依靠是最有帮助的。

接受失去孩子的事实是困难的,但这对您和您的伴侣来说是重要的一步,这样你们才能痊愈。

如果您和您的伴侣决定准备再次尝试,建议服用叶酸补充剂,以保护您未来的宝宝免受神经管缺陷(如脊柱裂)的影响。

我会再次流产吗?

大多数女士在流产后都能健康怀孕。但是,约有 1%的女性会再次流产,即至少连续流产两次。

流产后尝试怀孕前,建议进行哪些受孕前检查?

如果您反复流产,医生可能会建议您做一些检查来找出潜在的原因。这些检查可能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:

血液检查

血液检查有助于检查您的激素和免疫系统是否存在问题。

染色体检测

血液样本也可用于检查染色体是否异常。

超声波检查

超声波使用高频声波来创建您的子宫成像,以帮助识别子宫腔内的纤维瘤等问题。

宫腔镜检查

在宫腔镜检查中,将一个带灯的薄仪器通过宫颈插入子宫,检查是否存在问题。

子宫输卵管造影

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(HSG)中,医生会在拍摄X光片前将液体造影剂注入子宫和输卵管。这将突出显示子宫的内部轮廓,并清楚地显示输卵管的任何阻塞。

声波子宫造影

在超声子宫造影中,生理盐水会通过宫颈注入子宫。随后进行超声波检查,让医生了解子宫内部的更多信息。

请记住,流产后仍有可能健康怀孕。如有疑问,咨询您的产科医生 了解更多有关如何为再次怀孕做好准备的信息。

(July 2019) Types of miscarriage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pregnancybirthbaby.org.au/types-of-miscarriage

(01 March 2014) Miscarriage: A Guide to Care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healthy.kaiserpermanente.org/washington/health-wellness/health-encyclopedia/he.miscarriage-care-instructions.uf7231

(n.d.) HTSP 101: Everything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ealthy Timing and Spacing of Pregnancy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who.int/pmnch/topics/maternal/htsp101.pdf

(13 November 2019) Marcin A. Pregnancy After Miscarriage: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healthline.com/health/pregnancy/pregnancy-after-miscarriage

(12 March 2019) Pregnancy after miscarriage: What you need to know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mayoclinic.org/healthy-lifestyle/getting-pregnant/in-depth/pregnancy-after-miscarriage/art-20044134

(30 November 2016) “No need to wait to conceive after miscarriage”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miscarriageassociation.org.uk/2016/11/no-need-wait-conceive-miscarriage/

(01 December 2016) 'No need to wait to try again after miscarriage' advice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nhs.uk/news/pregnancy-and-child/no-need-to-wait-to-try-again-after-miscarriage-advice/

(n.d.) Types of Miscarriage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familyeducation.com/pregnancy/miscarriage/types-miscarriage

(08 March 2019) Pregnancy Loss: Processing the Pain of Miscarriage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healthline.com/health/coping-with-miscarriage

(22 July 2019) Miscarriage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my.clevelandclinic.org/health/diseases/9688-miscarriage

(01 June 2018) Causes: Miscarriage.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20 from https://www.nhs.uk/conditions/miscarriage/causes/
相关文章
查看全部